新华网上海4月24日电(记者周蕊)新时代的工人什么样?从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一线岗位辅助工,一步步成长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宝钢股份热轧厂技能专家王军的经历给出答案:不论学历、岗位,只要甘于奉献、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就能唱响新时代的“咱们工人有力量”。
初入宝钢,他还只是一名技校毕业生,为弥补知识短板,他利用业余时间深造学习,获得了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文凭,系统掌握了机械设计制造原理与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专业知识。
知识武装头脑,实践提升技能。王军主动要求参加热轧厂举办的区域工培训,掌握了切边等岗位操作,不仅成为热轧厂首批拥有多个岗位操作证书的区域工,还连续两年在热轧专业方面技术工种操作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被破格授予技师资格。
随着申请的专利慢慢的变多,王军还学习了专利代理知识,逐渐对申报条件摸得“门儿清”。在他转岗到热轧厂设备管理室精卷机械作业区负责喷印机点检与维护的半年时间里,王军就针对喷印机存在的缺陷作了相应改进,并接连申请了7项专利。
正是通过刻苦学习,王军才由普通的岗位辅助工成长为“工人发明家”,累积总结先进操作法5项、技术秘密26项,获国家专利168项、PCT国际专利申请四项,诸多创新成果每年为宝钢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
“工人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智慧,激发一线工人创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道路就会更快、更顺。”在王军看来,一线工人要从被动创新慢慢地过渡到主动创新,将发现的“问题点”作为“改进点”,实现“创新点”。
王军耗时10年发明了层流冷却技术,在节水节电的同时,这项技术提高了0.8%的钢材成材率,以一年500万吨来计算,可以省下4万吨原材料的成品材。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高强度全密封精整矫直机支承辊技术”也是王军的一项“拳头技术”。当时,由于剪切线矫直机支承辊的密封性不够好,每次更换支承辊或添加油脂后,都会形成油污板,导致产品被降级处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001年,王军接手攻关任务,在原有基础上,根据不同板线装置的不一样的需求,以及生产条件的变更情况,在中板及厚板线成功开发了矫直机支承辊系列技术,处理问题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结题时,这一项目共花费100万元,而在2014年一年产生的效益就高达5300余万元。
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创新,而岗位创新是企业创新最根本的力量和最坚实的基础。站在新起点,王军想到的是如何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走上学习创新和岗位成才道路。
“一人进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王军说,“只要有创新意识并愿意付出,把自己的创新潜能给激活了,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发明家。”
对一些动手能力强、又肯动脑的技术型工人而言,对现场设备做小改小革并不难,难的是不知道怎么将自己所做的创新成果方式写下来。热轧厂精轧首席操作幸利军就曾经历过这样的困惑,2002年,幸利军首创的一项操作技术在现场使用情况较好,他想申请专利,可不知道怎么来下笔,王军知道后,主动向他伸出援手,不仅给他提供专利申请书的模板,还跟他反复讨论并修改其中的技术要点。在王军“手把手”的指导下,幸利军思路被打开了,他很快进入角色,如今,他已经是获得巴黎国际发明展银奖的“工人发明家”了。
2008年,王军创新室成立,这一由10名一线名现场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在王军的全程指导下,近年来培育出3名宝钢“工人发明家”。创新室2014年实现新增科研效益6603万元、专利申请超过70件,他所在的宝钢股份热轧厂2000年至今累积实现合理化建议效益超过10亿元。
一个企业有一名“工人发明家”不稀奇,有一群发明家就是新鲜事。宝钢已经建立了成体系的科学技术创新机制,小到合理化建议,大到技术秘密、专利,都会配套相应的奖金以资鼓励,每年还会举办相当规模的群众性创新活动……企业的创新基因在不断延续。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方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详细】
【擘画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