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1日奥运专电(记者赖臻)2001年7月13日,年轻的陈蕾和所有人一样,经历了北京获得奥运会承办权的欣喜和激动;2003年12月24日,陈蕾和她的同事一起,成为进驻奥运工地最早的那批建设者;2008年1月19日,陈蕾期待着奥运会倒计时200天的到来,她苦心经营的作品“水立方”即将揭幕。
陈蕾是“水立方”工程建设项目的执行总工程师。四年来,在为北京奥运会建设的31个奥运场馆中,共有来自16家中外设计企业、10余家北京国有建筑企业和近百家进京实施工程单位的16万名人员和陈蕾一样,在享受着别人难以体会的幸福的同时,也付出了超乎众人想像的艰辛和努力。
面对着第一座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顶级规模的膜结构工程、在很多方面开创了世界建筑先河的工程,业主单位、所有分包乃至监理公司,起初怎么都不能接受一个33岁年轻女子全面主持现场技术工作的事实。生活给了陈蕾宝贵的机会,陈蕾用实力还给外界惊喜。生性不服输的她下定决心,要做到最好。
水立方主钢结构屋盖的施工,需要大量脚手架作为承重及操作平台,传统的扣件式脚手架租费高,搭拆费时费力。陈蕾建议,使用一种在国外大范围的应用的质量轻、强度高、搭拆速度快的新型模块式脚手架,但国内没有大量应用的先例,也没有国内有关技术及验收标准,周围一片反对声。
陈蕾反复地进行理论计算和现场实验来验证可行性,请来相关专家多次专题论证。在计算数据和实验结果面前,她毅然决定“用!”
2006年6月16日,水立方主体钢结构支撑体系进行大跨屋面卸载。当最后一个千斤顶退出工作、钢筋铁骨成功屹立时,陈蕾流下了眼泪。各方面对她长达两年的质疑,也在此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陈蕾说她很愧疚,想和团队的每个人说一声抱歉,朝他们发火并非她的本意;尽管儿子对她的埋怨多过了自豪,四年来,她确实不是一个好母亲。陈蕾说她也很幸福,至少不用像开车路过这里或是特意赶来的人们,要么看到的景致只是闪瞬而过的几秒钟,要么为了躲开围挡想尽办法,而她只要将座椅转过180度,透过办公室的窗户便将一切尽收眼底。
四年间的朝夕相处不舍分开。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200天来临之际,陈蕾的愿望美好又简单,回归到普通百姓的行列,和家人一起切身感受这个魔方般大盒子的魅力。
参与奥运场馆建设,同样给梁绍平带来了别样的幸福。今年1月11日,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竣工那天,老梁特意换上一套崭新的工作服和安全帽,只见他馆内馆外忙个不停,没一会儿功夫,数码相机里便储存了很多照片,有场馆不同角度、各种风采的,也有他自己的留影。吃午饭的时候,老梁特意为自己要了一碗面条,庆祝自己参建的体育馆交付使用。
梁绍平,奥运工地上一名普通工人,参加工作38年来一直在和钢筋打交道,拇指粗的钢筋,被弯曲、缠绕、切割……所谓的“钢筋铁骨”,在他的手中都宛若无骨。直到2006年8月11日,公司为他办理了退休手续,他还奋战在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工地上。
他的话再朴实不过了,“我的身体健康情况好着呢,依然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成为北京奥运会工程建设的一分子,我可能只能赶上这一次,要以实际行动站好最后一班岗。”他继续坐镇指挥让工友们欣慰不已。无论多复杂的钢筋工程,只要梁绍平在,便能手到擒来。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体育馆的巨型结构柱钢筋绑扎需要加工直径为32毫米、50度到60度弧形的钢筋700多根。如果用现有的钢筋弯曲机按常规方法加工,每根钢筋需要费时14分钟,而且还不能够确保加工成型的精度。
有工友拍出一千块钱要和老梁打赌。老梁拍着胸脯说:“还没有我加工不成的钢筋!”整整两天时间,老梁反复试验,利用现有钢筋弯曲机,没有花一分钱,研制出“超大圆弧粗钢筋成型器”。新办法仅用23秒就可以加工出一根符合标准要求的钢筋,保证质量的同时又提高了工效,为奥运工程提前封顶赢得了宝贵时间。
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人总是要有精神的,别说打赌的那一千块钱我没要,为奥运工程奋战,我也没有想过钱的事。”梁绍平以自己的方式为奥运会默默奉献着。2007年4月28日,梁绍平来到北京志愿者协会,为自己和儿子都报了名,他只想在自己亲手建设的、最为熟悉的体育馆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做好服务。
作为北京奥运会中最晚开工的永久性场馆,这一个项目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假如没有周立新的火线驰援,所有的记录都将被改写。
2005年年底,周立新正在莫斯科承建俄罗斯联邦大厦,这座大楼是欧洲最高的建筑以及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建筑,以模板工程技艺见长的周立新,成为了这个工程不二的项目经理人选。此时,公司中标的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工程出现了变故,业主方将这座场馆的临建性质改成了永久性的了,这也成为工程从易变难的致命原因。
设计图纸要重新绘制、相关建材及设备需要另行购置,而且遭遇季节性施工,还要对工程变更进行重新谈判……面对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企业内部不得不对项目部的人员构成进行了调整。“把周立新抽调回来,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就这样,带领工人七天七夜打造了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能容纳1000张床位的小汤山医院的副总指挥周立新再次临危受命。
由于测试赛的举行时间不能更改,网球中心的竣工时间也不能有半点拖延,起先制订的计划在理论上都没有可能完成。这种情况大大出乎周立新的意料,为此,他连续三天蹲点工地,潜心研究怎么样才能缩短工期。
周立新凭借专业相关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发现,网球中心的外形呈莲花状,按照传统做法先做外立面上方的装饰,拆掉脚手架后进行外立面下方的防水,前后两个环节的停工等待及脚手架搭拆都会耽误好几天;但他认为,只要在防水层做好后加上6公分保护层,能轻松实现外立面的装饰和防水处理几乎同步进行,既能保证质量,也能够大幅度缩短时间。原本20天内完成这些工作有如天方夜谭,活生生地让周立新变成了现实,而这些施工程序的改变也使整个工程满盘皆活。
网球中心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以清水混凝土的自然肌理,再现建筑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但是现有的工期不允许做坏了重来,所有的清水混凝土环节一定要达到一次成型、一步到位的效果。眼看着分包商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让人满意的样板,周立新亲自上阵进行制作,他做出的产品,看到的人无不心服口服。最终凭借义无反顾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周立新和他的团队最终拿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我们无法记录每一位奥运建设者的故事,或许他们做的工作实在微不足道,但是更多的微不足道汇集起来,便成为了支持北京奥运会的巨大力量。如今,随着奥运场馆的陆续交付使用,已经很少能看到大群工人忙碌的景象了,但是这段充满激情与梦想、创造与建设、智慧与艰辛的日子,将被永远写进史册,面对更多知道名字和不知道名字的建设者,请一样让我们投以最尊敬的目光。(完)